2/04/2010

RFID Tag ID越長, 讀取率越低

原文 http://www.rfidjournal.com/article/articleview/7336/1/82/
在18000-6系列的標籤有4個memory bank
2009年初, NXP和Alien開始生產有多512bit的標籤
有人開始辯論應配置在MB00MB01, 也就是UID的位置,
或是配置在MB11, 也就是User自行定義的區塊(存放產品特定資料)
這會影響不同系統的互相操作性, 以及應用的處理流程。

米其林輪胎有應用RFID來追蹤輪胎的長足經驗。
實驗證實如果UID從96bit加長到240bit, 讀取率會下降30%
研究同時指出, 讀取器只能在singulation (防碰撞階段)讀取User memory (MB11)。
因此如果要以TID本身當作防碰撞機制, 會很有問題。
UID要短, 資料就還是乖乖的存放在User memory (MB11)。

[心得]
據我的瞭解, 防碰撞機制有幾種方法, 樹狀(tree-based)或是 Aloha (標籤自行設定Time-slot回答)等等。上面這篇文章探討的應該是樹狀的防碰撞機制。

2/03/2010

EPCglobal US 2009調查發現RFID應用在消費者包裝品上取得一定基礎

原文 http://www.rfidjournal.com/article/view/7361/1

重點整理
[Cons]
根據2009年調查86%已採用或導入中的廠商,約42%取得最高100萬美金的利潤。根據這份調查,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是在等待RFID價格下滑,這可視為一項指標:RFID價格不再是讓人裹足不前的因素。當然因為這份調查主要是EPCglobal US成員,可能有所偏頗。

99%的棧版(pallet)讀取率和82%的包裝盒讀取率說明我們已可減輕對於金屬物讀取率的憂慮。開發商可轉而嘗試開發不同的標籤和天線設計以符合各種使用者的需求。

[Pros]
根據2009年調查, 參與廠商大致分成衣服、自動化、化學、消費者電子產品、快速移動的消費者產品、免費食物、一般採購。65%已經採用EPC系列產品,21%嘗試導入,7%尚未導入。

83%指出導入原因是基於貿易夥伴的要求(大部分仍來自於Wal-Mart)。實際上這些公司很少利用RFID產生的data進一步產生新的價值。